找到相关内容291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超越与回归的“平常心”——论道一对禅超二元对立思维的实践

    汝学坐禅,为学坐佛?若学坐禅,禅非坐卧。若学坐佛,佛非定相,于住法不应取舍。汝若坐佛,即是杀佛。若执坐相,非达其理。”   怀让的这一番讲解,拨云见日,道一豁然开朗,从此摆脱了&...平常心是道”,按照《马祖道一禅师语录》中的记载,道一的解释是:“道不用修,但莫污染。何为污染?但有生死,造作趋向,皆是污染。若欲直会其道,平常心是道。何谓平常心?造作,取舍,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1064030.html
  • 试论发掘马祖文化与什邡城市文化特色的构建

    禅道理念:“道不用修,但莫污染。何为污染?但有生死心,造作趋向,皆是污染。若欲直会其道,平常心是道。何谓平常心?造作、是非、取舍断常、圣。经云:非凡夫行,非圣贤行,是菩萨行。只于今...命题正是从这个前提发展出来的。然而关键的是:只有在毫不造作的自然而然的活的机趣中,以平常之心去除一切客障,才能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,真正在“自性清静”中做到造作,是非,取舍断常,凡。自然...

    唐希鹏、李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1467833.html
  • 静波法师:维摩诘经讲义十-入不二法门第九

      【经文】德藏菩萨曰:有所得相为二,若所得,即取舍取舍者,是为入不二法门。   【经文意思是】〔27〕此菩萨能含藏三德秘藏,所以称德藏菩萨。他站起来说,对能证得和所证得的法相,凡夫、二乘以为是二法,如就器相彻见金性,则器相可得,即所得处,则取舍,而舍,即是入于不二法门。   【经文】月上菩萨曰:暗与明为二,暗无明,即有二,所以者何?如入灭受想定,暗无明,一切法相,...

    静波法师

    维摩诘经|般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10092420251.html
  • 准提法常见问题集

    一切法等觉义。  智译云:(相同)  ‘泥’字者,一切法取舍义。  智译云:(相同)  ‘娑[口*缚](二合)’字者,一切法平等无言说义。  智译云:(相同)  ‘贺’字者,一切法因义。  智译云:于一切法是因、寂静、住涅槃义。  由一切法,本不生故,即得不生不灭。由不生不灭故,即得相所得。由相所得故,即得生灭。由生灭故,即得无垢。由无垢故,即得等觉。由等觉故,即得取舍。由...

    普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0647271.html
  • 道琛法师与唯心净土

    方,厌离娑婆之心油然而生,则此念佛之圆因,便是舍那满果也。是故既云唯心,又称净土。即此唯心,与彼净土,同是一真法界性也。   或者有人复疑曰:   “然则既有取舍忻厌,莫成虚假耶?”   佛法灭妙湛不动,故舍。既取舍,当忻厌。今厌离娑婆,忻往西方,岂不反成虚假吗?   “回答曰,当知圆人,舍则舍秽究尽,三土九界皆舍。取则取净穷原,直取上品寂光。故妙宗曰,取舍若极,与不取舍,亦非异辙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0460397.html
  • 马祖道一禅法之探讨

    死心作趣向,皆是污染。若欲直会其道,平常心是道。谓平常心造作,是非,取舍断常,圣。经云非凡夫行非贤圣行,是菩萨行。只如今,行住坐卧,应机接物尽是道。道即法界,乃至河沙妙用,不出法界。若...的“平常心”,不是人们所理解的生死凡夫的平常心,而是在取消一切分别造作,而达到是非、取舍断常、凡贤等观念的平等心。取消各种妄想而达到的“念”...

    向学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3361454.html
  • 六祖惠能与坛经

    成就种智,须达一相三昧,一行三昧,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,彼相中不生憎爱亦取舍,不念利益成坏等事,安闲恬静虚融澹泊,长养成就其实,一相一行亦复如是,我今说法,犹如时雨溥润大地,汝等佛性譬诸种子,遇落沾洽悉...普雨悉皆生,顿悟华情已,菩提果自成。”师说偈已,复曰:“其法二,其心亦然,其道清净亦诸相,汝慎勿观净及空其心,此心本净无可取舍,各自努力随缘好去?”   大师于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六祖|惠能|坛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0942525075.html
  • 寻找上师·上师相应与相映

    ,即非一切法,是故名一切法。”   这话有多重意义,六祖的解释是:“能于诸法,心取舍,亦无能所……心常空寂,故知一切法皆是佛法。恐迷者贪著,一切生为佛法,为遣此病……”简单地说,意即吸收所有...一切人名我相,不行普敬名人相,好事归己恶事施于人名众生相,对境取舍分别名寿者相。有四相即是众生,四相即是佛也。”而老师们给我的解释是:“除去分别心,即成佛之时。”也就是说,当老师能够同时接受珍馐与粪便...

    陈念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943807.html
  • 准提法缘起与发展

    。三昧耶形为未敷莲华;唐密一说为贤瓶。  佛说七俱胝佛母大明陀罗尼经说:“准字门者,于一切法是等觉义。提字门者,于一切法是取舍义。” 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说:“愍念未来薄福恶业众生故,即入...,面各三目。延寿二十一年即从此出。善根者诵此陀罗尼菩提可开发成佛。  圆觉经中提及:“悬诸幡华,经三七日,稽首十方诸佛名字,求哀忏悔,遇善境界,得心轻安,过三七日,一向摄念。”“经三七日”即二十一日...

    常勇 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5448153.html
  • 更好地发挥“禅”的真精神——关于南宗禅若干问题的思考

    当今有谁能做到“造作、是非、取舍断常、凡圣?”那为什么道一会将这种境界称作平常心呢?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七中,有一则青原惟信禅师的语录:“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,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。及至后来亲见...大藏教,皆是禅所依之经典;夺而言之,有一言为禅所依之经典。”唐末五代法眼宗禅师延寿编集《宗镜录》100卷,征引了大乘经典120种,“诸祖语录”120种,“贤圣文集”60种,希望能融会禅教,振衰起弊。但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648849.html